华体会(中国)
华体会平台

用“公交充电宝”点亮蓉城

   2025-08-12 中国电力报93320
核心提示:车网互动技术,一端关乎民生用电,一端牵系电网稳定,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发布通知,正式开启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盛夏时节,记者深入四川、江苏、上海等地,探访车网互动在迎峰度夏中的“实战表现”,探寻电动汽车车主的“赚钱新路径”。

7月26日晚8时,成都公交娇子停保基地内,结束了晚高峰营运任务的47路电动公交车缓缓驶入充电位,驾驶员刘师傅熟练地举起充电枪,接入充电口,驾驶座仪表盘上随即亮起了“放电中”的字样。

今年7月,成都公交集团旗下的成都公交资产公司在娇子停保基地和金沙枢纽站,分别建成了两座V2G(Vehicle-to-Grid,即车网互动)示范站,刘师傅使用的正是首批V2G双向智能充放电终端。

用“公交充电宝”点亮蓉城


所谓V2G,简单而言即可让电动汽车化身“充电宝”,在电价低谷时段充电,在电价高峰时段放电,让车主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可以缓解电网压力。

这种充放电的新模式,旋即吸引了拥有超7000辆电动公交车的成都公交集团的关注。


 “一辆公交车的电量可满足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需求”
“让电动公交车给电网放电,听起来的确很神奇。”刘师傅笑着说。经过1个多月的学习实践,如今他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项“新本领”。
插枪,扫码,放电。一通流畅操作过后,刘师傅的手机屏幕上,放电实时数据即刻开始跳动:放电时长、已放电量、预估费用清晰可见。
半小时后,刘师傅轻点屏幕,放电任务随即停止。最终,这辆满载乘客奔波一天的公交车,通过V2G技术,将车上剩余电能反向输送给了城市电网。
“一辆公交车的电池大约可以存储超300度电,约等于一户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成都公交资产公司总经理周诚告诉记者。
目前成都公交集团共配有超7000辆电动公交车,以此测算,成都市电动公交车的全部储能将超过210万千瓦时。如若搭载V2G技术,公交车蕴藏的巨大电能潜力将得以释放。
有别于普通私家车辆,公交车承担着城市公共交通的重任,因此其充放电时间需严格规划,确保不影响正常营运。
数据显示,一辆公交车每天结束运营后余电约为100千瓦时,大部分公交车在结束运营时,电网仍处于晚间用电高峰,此时将剩余电量反向输送给电网,可有效缓解电网压力。待凌晨用电低谷时段,公交车再进行补能。
“现在每天下班后,看着电量回流到电网,心里还挺有成就感的。”刘师傅说道,“之前我都是‘用电’,现在也能给电网‘发电’了。”
“因公交车的运行规律,仅在早高峰(7时~9时)以及晚高峰(17时~19时)时需要较大规模的公交车运力,其他时段运力需求并不旺盛,这就给公交车参与车网互动预留了充足的时间窗口。”周诚表示,“我们可在非高峰时段,最大化地利用公交车闲置电池资源。这也是电动公交车与车网互动技术相结合的独特优势。”
此外,在大型赛事、应急抢险现场,公交车也都能通过“反向充电”及时响应,保障这些场景的用电需求。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资产公司在已建成的V2G示范站内共配备了52台双向智能充放电终端。同时,正联合电池厂、车企对符合条件的车辆进行技术升级。

用“公交充电宝”点亮蓉城


“升级后,充电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控车辆充放电状态,确保安全运行。”周诚说,根据试点要求,该项目今年内将完成10万千瓦时的放电任务。


 “可有效提升电网调峰调频、应急响应能力”
除公交车外,成都市电动私家车、出租车等也在逐步纳入车网互动体系。
记者注意到,目前成都市多个充电站已经布局了具备双向充放电功能的充电桩,为普通车主参与车网互动提供了便利。
“我会考虑参与,毕竟可以从中获得收益。”成都市一位电动汽车车主告诉记者。
对于普通车主来说,车网互动最直观的价值体现于收益的增加;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发展车网互动则是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的一剂良药。
成都市是典型的电力受端城市。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约83%的电量靠市外调入,电网最大负荷从2016年的1077万千瓦增长到2024年的2144.9万千瓦,峰谷差率(峰谷差值与最大负荷比值)达到44%。
“车网互动作为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信息、能量交互的纽带,通过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场景应用,可以有效平衡电动汽车充电和电力系统调度需求,提升电网调峰调频、应急响应能力。”成都市经信局电力处相关负责人说。
为促进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V2G)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的通知》,将9个城市30个项目列入试点范围。其中,成都市共有包括上述城市“移动充电宝”车网互动试点项目在内的3个项目入选。
“我们开发了城配物流、重卡环卫、出租网约、办公园区、居民路侧、换电、应急储备等车网互动七大应用场景,共包含61个充换电场站,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时段最大可缓解大电网供电压力9000千瓦,年放电量预计达10万千瓦时以上。”入选国家级试点项目的另一个牵头企业成都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部长杨长飞向记者介绍。
此外,为吸引更多企业主体参与放电,2025年4月,成都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将加大车网互动示范应用和持续升级,并鼓励运营商通过多种措施引导用户参与。
“这种‘需求侧响应’机制,并不是单纯增加发电,而是通过经济激励等手段,引导电力用户如充换电站运营商在电网高峰时段主动减少用电或向电网反向送电,降低整体电网负荷峰值。”成都市经信局上述负责人说道。

用“公交充电宝”点亮蓉城

据悉,到今年底,成都市将建成智能有序充电示范小区2000个、推广小区智能有序充电桩达2万个,私人充电桩充电电量85%以上集中在低谷时段;同时,建成智能有序公专用充电站1600座,相应充电桩24000个、换电站50座。


  “发展车网互动国家有要求、电网有需要、群众有期待”
虽然多方面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车网互动产业发展问题仍存。
“当前部分车企对车网互动产业的支持情况并不明朗。”杨长飞表示。
据介绍,根据部分电动汽车售卖规则,车主如果频繁参与车网互动,其车辆质保期限将会受到影响。
“电动汽车行业目前仍缺乏主动开发V2G车型和配套营销、质保方案的动力。”四川省能源局二级巡视员汪友才证实了这一说法。
在价格方面,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支持V2G功能的充电桩成本约是普通充电桩的两到三倍。普通充电桩需进行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才可满足双向充放电互动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方参与车网互动的积极性。
此外,在技术层面,目前市面上部分车机系统并不支持放电功能,车网互动标准体系还需健全,相关技术和安全标准空白仍然较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规范、统一。
部分公众也表达了对车网互动技术的担忧。
“一方面是关心参与车网互动的收益情况;另一方面是担忧后续会不会对车辆电池造成影响。”成都市一位电动汽车车主告诉记者。
尽管从目前情况来看,市面上主流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次数基本可保持在2000~3000次,足以支撑普通车主在车辆使用周期内参与车网互动。但公众的担心也在倒逼电动汽车厂商和动力电池厂商尽快突破关键技术,如进一步增加动力电池循环次数等,以有效支撑车网互动规模化发展。
“每个产业都有‘从0到1’的过程,目前车网互动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也会尽全力解决,形成推广经验,这也是推进试点项目的意义之一。”杨长飞表示。
“发展车网互动国家有要求、电网有需要、群众有期待,因此,我们认为‘十五五’车网互动将迎来蓬勃发展。”汪友才表示。
记者注意到,目前四川省电动汽车的蓬勃态势已为车网互动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沃土。《四川省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30年)》就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车网互动能力。
“我们将充分结合本次成都市车网互动试点,聚焦公交充电站、办公园区充电站、居民小区等主要场景,重点从场景设计、技术路线、市场运行、综合收益等方面开展实效性验证,探索车网互动对电网移峰填谷和新能源消纳的能力,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车网互动发展经验在全川范围推广。”汪友才表示。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华体会(中国)
  • 节能网
    加关注9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华体会(中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