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中国)
华体会平台

新政发布!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再进一步

   2025-07-14 中国能源报91790
核心提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再进一步。7月1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以下简称“方案”),这一重磅政策的出台,不仅填补了跨电网电力交易长期存在的制度空白,也为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流通提供了制度保障,成为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再进一步。7月1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以下简称“方案”),这一重磅政策的出台,不仅填补了跨电网电力交易长期存在的制度空白,也为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流通提供了制度保障,成为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方案的出台是推动电力市场从“区域分割”向“全国统筹”转变的关键一步,有助于打破电网之间的壁垒,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也为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提供了制度支撑。

在方案的推动下,未来跨电网电力交易将逐步实现从“试点探索”向“常态化运行”的转变,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填补跨电网交易机制空白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逐步推进。2015年中央提出建设电力市场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电力市场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2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要在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在这一背景下,方案的提出,成为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敦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打通两大电网经营边界、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关键制度突破,方案不仅填补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长期存在的跨经营区交易机制空白,更以“分阶段探索、渐进式完善”的实践逻辑,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从“区域协同”向“全国统一”跨越。这一制度设计深刻地基于我国能源资源与消费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长期存在的结构性资源错配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跨电网交易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建立,正是针对这一矛盾的制度性回应,通过畅通资源流动通道,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初步建成提供了制度保障与实践范本。

“跨经营区电力常态化交易是实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目标的关键路径,是促进电力资源大范围流动的重要实践,是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标志。”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对记者表示,方案在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方面有诸多积极意义:一是跨经营区电力交易有利于促进全国资源流动,充分释放市场竞争活力,提高电能作为基础生产和生活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和余缺互济。二是有利于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让塞北的风光能够送到大湾区,让云南的水电能够送到长三角,满足更大范围用户绿色用能需求,助力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三是有利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培育提升经营主体交易能力和水平,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部主任张显看来,方案是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制度突破,是今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走出了关键一步。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正式形成,电力资源可依托辐射全国的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实现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绿电资源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易和可靠溯源,西北的风光可以常态化输送至大湾区,云南的水电可以输送至长三角,有力提升全国电力互济互保能力,以更优配置、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电力供应支撑国内大循环。

实现多项创新与突破

记者采访获悉,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已成功开展了多笔跨经营区绿色电力交易。今年3月,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开展了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色电力交易,成交电量5270万千瓦时;今年6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促成全国首次多通道、大范围跨经营区绿电交易,预成交绿电电量0.78亿千瓦时;为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北交、广交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组织南方送华东互济支援交易,首次在月度市场实现闽粤直流全时段200万千瓦满送。

与其他跨省跨区交易相比,方案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刘敦楠认为,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有三个亮点:一是稳步推进的规则衔接,方案中绿色电力交易部分延续年初机制先行试点成果,推动规则衔接从方案探索走向系统集成。二是兼容有序的边界衔接,“取小”原则贯穿安全校核与交易结算,筑牢机制兼容底线。三是高效协同的平台衔接,交易平台互联互通与经营主体“一地注册、全国共享”,夯实协同高效交易基础。

业内一致认为,方案首先打破了电网经营区之间的壁垒,允许双方的经营主体在对方区域内进行交易,扩大了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过去,跨省交易主要局限于同一电网经营区内的交易,而此次机制的建立,使得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之间的交易成为可能,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覆盖面和交易的灵活性。其次,方案统一了两个电网的市场规则和标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市场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国家电网以省内市场为主,而南方电网则采用一体化平衡模式。通过此次机制的建立,两个电网的市场规则和标准得到了统一,交易流程更加顺畅,减少了市场壁垒。

此外,方案还优化了电力通道资源的利用,提升了通道的输送能力。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方式,供需双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匹配,提高通道的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电网企业的收益。

“今年将在年度、月度、月内、现货等交易周期,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有力支撑度夏期间电力保供,组织多方向绿电交易,满足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绿电消费需求,并探索达成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并基于闽粤直流探索我国首个省间输电权交易试点。”张显对记者透露,未来几年,多条跨电网经营区输电通道将陆续投产,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联系更加紧密、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将进一步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逐步实现按工作日连续开市,现货交易实现日前、日内连续开展。远期,将推动两网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最终实现经营区内和跨电网经营区交易融合开市。

完善跨电网交易机制

方案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方案的落地不仅提升了电力市场的效率和活力,也为新能源的消纳和绿色电力交易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认为,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科学统筹了电力市场内外部发展要素,充分考虑了物理系统发展趋势与电力市场建设进程。在时序安排上,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同频共振,近期聚焦基础设施完善与试点示范,中期着力机制深化与效能提升,远期推进全面整合与标准统一,实现了与国家顶层设计的无缝衔接。在空间布局上,与电网发展节奏协同共进,近期利用现有输电通道开展市场化交易,中期伴随跨区输电工程投运逐步扩大交易范围,远期通过统一规则体系适应全国复杂电网形态。

韩放指出,未来,随着多条跨电网经营区输电通道陆续投产,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联系更加紧密,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应进一步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扩大经营主体范围、逐步实现连续开市,现货交易实现日前、日内连续开展,增强市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跨经营区电力交易不仅有助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还能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韧性。

此外,方案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加速了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通过大范围灵活资源调用,该机制能够更好地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带来的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挑战,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刘敦楠则强调,在未来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落地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关键因素。一是探索多年期绿电交易在跨经营区的落地,满足“双碳”目标下电力用户的绿电消费需求;二是通过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推动交易机制向高频动态化发展;三是考虑到电力商品兼具公共资源与一般商品的双重属性,跨经营区交易机制需在资源优化配置与系统安全运行之间实现平衡。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华体会(中国)
  • 节能网
    加关注9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华体会(中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